项目范围管理
项目范围管理是用于确保明确、定义、控制和验证项目的范围,以确保实现项目目标。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全部工作。
过程概述:
1、规划范围管理:为了记录如何定义、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,创建范围管理计划。
主要作用:在整个项目期间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。
2、收集需求:为了实现项目目标,确定、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。
主要作用: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。
3、定义范围: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。
主要作用:描述产品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和验收标准。
4、创建WBS: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的、更易于管理的组件。
主要作用:为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架构。输出范围基准。它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。
5、确认范围: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。
主要作用:①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;②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。
6、控制范围: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,管理范围基准的变更。
主要作用: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。
ITTO:
需要掌握的输出文件
范围管理计划的内容:1、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。2、根据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WBS。3、确定如何审批和维护范围基准。4、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。
需求跟踪矩阵(第四版P281)
WBS(第四版P287)
需求的类别包括:业务需求、干系人需求、解决方案需求、过渡和就绪需求、项目需求、质量需求。
项目范围说明书是对项目范围、主要可交付成果、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。包括:产品范围描述;可交付成果;验收标准;项目的除外责任。
如果采用敏捷或适应型方法,WBS可以采用提纲式、组织结构图或能说明层级结构的其他形式。
范围基准的内容: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、WBS以及WBS词典。
WBS的分解步骤:1、识别和分析项目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;2、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;3、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;4、为WBS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;5、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。
WBS的分解原则:1、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。2、WBS必须符合项目的范围。3、WBS的底层应该支持计划和控制。4、WBS中的元素有且只有一个人负责。5、WBS应该控制在4-6层。6、WBS应包括项目管理工作,也要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。7、WBS的编制需要主要项目干系人的参与。8、WBS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论述需求开发、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?
1、通过需求开发来获取项目的需求,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的范围、进行项目范围管理。
2、需求管理是对已批准的项目需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,其过程包括需求管理定义、需求管理流程、制定需求管理计划、管理需求和实施建议等。
3、对于项目需求,可以根据需求的紧急重要程度、项目本身和甲乙双方的实际情况,分步或分期满足。确定每期应满足的需求后,本期的范围管理就有了基础。
4、需求管理处理需求的变更,需求的变更会引起项目范围的变更。
项目各个阶段的范围管理方法有哪些?
启动阶段:1、分阶段实施的实施策略。2、组建包括用户经理、用户业务经理、关键用户在内的项目组织结构。3、充分的需求分析调研,在此基础上编制用户需求说明书。
计划阶段:1、制定范围管理计划。2、范围定义。
执行阶段:1、项目例会制度。2、项目周报和月报制度。3、项目监理制度。